x管理器-X管理器4.27

X管理器④27:高效文件管理的全能助手

在数字时代,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娱乐,我们每天都会与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打交道。如何高效地管理这些文件,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难题。X管理器④27,作为一款备受好评的文件管理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简洁的界面和流畅的操作体验,成为了众多用户管理文件的首选工具。

一、软件简介与版本更新

X管理器是一款专为Android设备设计的文件管理工具,集文件浏览、搜索、编辑、分享、压缩、解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自推出以来,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用户友好的设计,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本次更新的④27版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和新增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便捷的文件管理体验。

版本更新亮点包括:① 修复了部分已知bug,提升了软件的稳定性。② 优化了文件管理界面,使得操作更加直观便捷。③ 新增了文件分类功能,用户可以根据文件类型快速查找所需内容。④ 增强了文件搜索功能,支持模糊搜索和关键词高亮显示,提高搜索效率。

二、软件大小与兼容性

X管理器④27安装包大小适中,不会占用过多手机存储空间。同时,该软件支持Android ④0及版本,覆盖了大部分主流Android设备,确保了广泛的兼容性。无论是新款旗舰机还是老旧设备,都能流畅运行X管理器,享受高效的文件管理服务。

三、软件功能详解

X管理器④27的功能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文件管理需求。① 文件浏览:支持多标签页浏览,方便用户同时查看多个文件夹内容。② 文件搜索:内置强大的搜索引擎,支持快速搜索文件名、关键词和内容,提高查找效率。③ 文件编辑:支持对文本、图片等基本文件进行编辑操作,无需额外安装第三方软件。④ 文件分享:支持通过蓝牙、邮件、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分享文件,方便快捷。⑤ 压缩与解压:支持多种压缩格式(如ZIP、RAR等)的压缩和解压,节省存储空间。

四、如何使用X管理器

使用X管理器非常简单,即使是初次接触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① 安装软件:从官方渠道下载并安装X管理器④27。② 打开软件:启动软件后,即可看到设备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列表。③ 浏览与管理:通过点击文件夹名称或图标,进入相应文件夹进行文件浏览和管理操作。④ 搜索文件: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即可快速找到所需文件。⑤ 编辑与分享:选中文件后,点击相应按钮进行编辑或分享操作。

五、用户点评与推荐

自X管理器④27发布以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用户们纷纷表示,该软件不仅功能强大且实用,而且界面简洁美观,操作流畅便捷。无论是日常文件管理还是特殊需求处理,X管理器都能轻松应对。因此,我们强烈推荐每位Android用户安装并体验X管理器④27,相信它会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综上所述,X管理器④27以其卓越的性能、丰富的功能和用户友好的设计,成为了众多Android用户管理文件的理想选择。无论你是职场人士、学生还是普通用户,都能从这款软件中受益。快来下载并体验吧!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1.目的

通过预防及控制措施,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以及改善施工作业现场形象及环境,确保现场销售环境文明整洁,提高公司品牌形象。

2.职责

2.1.公司项目部负责确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确保公司销售现场形象,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编入“项目管理指导书”并组织实施。组织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对监理、施工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落实情况,负责办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落实情况的签证。

2.2.监理单位负责对承包方编制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报项目经理部批准、备案。负责对施工单位实施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活动进行过程监督检查,见证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落实情况。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活动发出整改通知,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报告现场出现的不可预见之安全事故。

2.3.施工单位负责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施工安全法律、法规、规范、规定及甲方制定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和合同要求实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保证安全生产。负责编制并提交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

3.工作程序

3.1.本规定作为招标文件和合同的组成部分,在投标报价、合同签订进场施工前必须进行交底,要求施工方以本规定为依据,结合国家和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施工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定,并针对本工程具体特点及要求,编制并提交专项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也可合并到施工组织设计中。

3.2.施工方(乙方)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作好现场总平面规划布置,并将施工组织设计报甲方和监理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3.3.施工单位负责按照已审批通过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组织施工。

3.4.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和监理单位按照现场检查制度进行现场巡视、安全资料检查工作。对施工单位实施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活动进行过程监督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活动发出整改通知和处罚通知,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落实情况进行见证和验收签证。

4.现场安全文明(环保)施工要求: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布置须满足以下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和合同附件已明确的部分):

4.1.工地门头、大门、围墙的广告必须按长隆公司的统一规定。入口大门采用双扇平开门或轨道式推拉门,高度不低于1.8m。双扇平开门规格:门宽≥5000mm,高度≥1800mm,门扇等分,其中一扇设1600mm×800mm人行小门。采用金属角钢做框,做防锈处理,双面包镀锌铁皮。大门底色采用白色,门扇上应书写长隆公司名称。采用标准色,字尺寸约600mmX600mm(高×宽)。门柱截面采用500mm×500mm,高度2500mm,其中柱帽高200mm,1:2水泥砂浆抹灰,外刷白色乳胶漆两遍。门头上方应做钢结构透光彩灯箱门头,钢结构刷防锈漆两遍,内装日光灯不少于8支,并书写项目部名称。

4.2.施工现场必须封闭,临时围墙应采用混合砂浆砌筑,高度不低于1.8m,保证结构坚固,应做到造型美观。围墙压顶和内外墙面必须抹灰刷白,20㎜厚混合砂浆抹灰,外刷白色乳胶漆两遍,书写安全文明语,标语中必须有企业徽标及名称,临街墙面由甲方作项目推广宣传用。(详见附图一)

4.3.施工入口形象要求:

入口形象应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要求,并报项目经理部审核。施工工地入口内必须建立“八牌二图”,即施工单位简介、工程概况、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管理目标、文明卫生须知、防火须知、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十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总平面图、卫生包干责任图。否则,甲方代为制作,费用由乙方支付并保管,以发票为结算依据。如遗失或损坏则由乙方负责重新制做。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志,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具体尺寸由公司统一规定:

(1)标牌尺寸:标牌应设置为长方形,最小尺寸为1800mm×900mm,可选用钢管和角钢支撑,或镶嵌于墙体内。

(2)标牌的材质:标牌面板采用有机板,框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按附图要求制作。

(3)大门口必须作硬化处理,车辆出入口位置设置车轮冲洗龙头和排水沟,所有出工地的车辆轮胎必须冲洗干静,不得污染小区路面,冲车污水排放至指定地点,并保证带有泥土的车辆经冲洗后才能驶入城市街道。

(4)出入口处须安排门卫。

4.4.施工现场必须做到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每天清扫现场,并洒水湿润,保证现场整洁、不扬尘。

4.5.现场应做好场地雨水排水系统,保证雨天现场不积水。

4.6.在指定办公区设置彩钢板或其他标准临时办公用房,按甲方要求预留监理办公室。

4.7.施工现场应设男女厕所、淋浴间,淋浴间内墙贴1.8m高瓷片,厕所间内墙贴1.5m高瓷片,大小便池槽、隔断满贴瓷片,现场厕所必须为水冲式,设高位水箱、拖布池、纱门、给排水设施。讲究卫生,并保持厕内清洁、无污染。

4.8.甲方同意的临时性封闭,在规定的施工范围内,应采用2.2米高双层绿色全新密目网围墙或彩钢板围板,做好警告牌等防护措施,并派专人日常清洁,保证工程现场形象;紧邻施工楼的交通要道必须做到通道防护。

4.9.各种施工机具,建筑材料应严格按各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进行放置,不准侵占道路。

4.10.工地需设建筑垃圾中转场地,占地规格6×6m,用彩条布全封闭转护,高度不小于1m。建筑垃圾不得从高处往下抛洒,必须袋装运至建筑垃圾中转场地。垃圾外运由乙方自行解决。必要时应洒水湿润,防止飞扬。建筑垃圾中转场地必须硬地处理,做好排水措施。施工现场各类垃圾应当天清理,否则由甲方指派人员清理,费用从工程款中扣除。

4.11.在工地内设置的砂浆、混凝土搅拌场地及钢筋加工制作场地、木工棚等场内临设,采用脚手钢管,黄、黑色油漆(采用500mm黄黑相间);石棉瓦顶,内做硬地。考虑到工地可能出现停水停电,乙方应准备自备发电机、水池等设施。

4.12.现场搅拌各类砂浆、砼时,必须悬挂配合比标牌,且内容完整清晰,使用袋装水泥时,一律从包扎口处开包。且应叠放整齐,不得随地丢弃。砼、砂浆搅拌机应做出浆池和积水沉淀池(要求见附图),搅拌完毕后要及时清洗设备和清理出浆池、积水沉淀池,保证搅拌场地干净,无砼、砂浆堆积。

4.13.大堆材料砂石分类,用三面砌砖围护(300~500mm高),集中堆放成方,底脚边用边清,砌体料归类成垛,堆放整齐,碎砖料随用随清,无底脚散料,灰不外溢,渣不乱倒,石灰、纸筋灰等做到装车池口清,车运不洒落及干硬,灰池基坑周围应砌筑300~500mm高的围护。

4.14.钢筋成材和未制作加工材料要分开堆放。钢材应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架空高度不小于100㎜。边脚料应集中分类立放,可利用的及时利用,无利用价值的及时处理。

4.15.建筑材料堆放必须做到堆放整齐,散材成方,型材成垛,并按要求进行标识。管材上架、扣件、U型卡、预埋件、垫块等应筑池存放。材料堆场必须做到地坪硬化。

4.16.现场仓库内各种袋(箱)装材料应码放成垛,小、散材料应上架存放,各类材料分类标识。

4.17.水泥堆放平台要高出地面不小于150㎜,并铺卷材,做好防潮、防水、防雨工作。

4.18.预制构件堆放应保证场地平整,按要求支垫,堆放整齐,搬运、安装按技术要求交底,保证构件不受损。

4.19.施工现场固定机械设备要及时清洗养护,且必须搭棚防护,悬挂操作规程牌和设备标牌。设备标牌应注明清洗养护责任人。

4.20.施工现场各作业面材料应堆放整齐,并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楼层上垃圾应及时清理,打扫干净,楼梯通道不得堆放材料,确保场貌整齐、整洁、有序、文明。

4.21.落地砂浆、砼要及时回收利用,碎砖及落地灰清扫后按要求及时处理。

4.22.砂浆车、灰槽等机具当日用完后,必须清理干净,摆放整齐。

4.23.施工现场严禁私拉乱扯电线,严禁常明灯,常流水。施工用水管线严禁跑冒滴漏。

4.23.用钢管脚手架,脚手架走道外侧需设置踢脚板,高度不小于180mm,油漆颜色为黄黑相间色(250mm相间),散水采用硬地坪,外设排水沟。施工操作层应围网封闭,脚手架的钢管必须除锈油漆,并刷黄色漆(1500mm以下黄黑相间),脚手架斜撑钢管刷黄黑双色漆(250mm相间)。主要出入口及沿楼通道应设防护棚(高层为双层),脚手架、安全网必须按规范选材、搭设和验收,立杆、大横杆横平竖直,间距符合要求,外架、安全网平整,大横杆、小横杆伸出外架(安全网)的长度应整齐、美观,出外架立杆、大横杆的长度不大于100㎜。脚手架验收合格后,需挂验收合格牌,并有记录,挂在脚手架外侧。外脚手架必须适合配合门窗幕墙、外保温工程和外墙装修的施工的要求。脚手架下要求:素土夯实、100厚3:7灰土、30厚1:6水泥砂浆抹面或50厚石子铺垫。

4.24.工程项目外围建筑物的安全网为符合行业要求的阻燃密目新安全网,密目安全网为一次摊销,不得将破旧的安全网用于本项目。

4.25.施工场地硬化要求:

(1)主干道路宽6m,基层素土夯实、150㎜厚3:7灰土,80㎜厚C20混凝土,并设置排水沟;施工现场内道路及大门外延100米道路每天派专人清扫,保持清洁。

(2)现场其余场地为80㎜厚灰结碎石碾压硬化地面。

4.26.乙方在动力设备、输电线路、地下管道、密封防震车间、易燃易爆地段、周围居民的生活设施以及临街交通要道附近施工时,施工开始前应向监理提出安全防护措施,经监理认可后实施。现场使用的电箱、电器和线路架设符合标准。箱体颜色醒目、门锁全,有色标有编号。

4.27.井架搭设要符合规范要求,架体应埋入原土层不小于1m。四角轧桩牢固,或用砼基础预埋底脚螺栓连接架体、稳定架体同建筑物拉结牢靠,顶部悬壁内侧加装两道钢丝缆风绳。架体四周三面用小眼安全网围护。

4.28.塔吊的三保险五限位必须齐全有效,定机定人定指挥,挂验收合格牌、设备技术性能牌和上岗人员牌,施工电梯安全保险装置齐全有效,楼层出入口门栏齐全实用,底层设双层防护棚,挂验收合格牌、额定荷载牌、操作人员牌。

4.29.安全标牌:现场有安全宣传牌,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应设醒目的安全宣传标牌和合适的安全警告牌。

4.30.乙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及甲方和监理的要求布置现场消防设施,在相应层面或地点设立若干灭火器,木工间、油漆间等每25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备一只灭火器,非重点仓库等建筑物区域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备二只灭火器,脚手架每层配备灭火机器,统一管理。乙方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明火操作有专人监护,并配有灭火器及隔离措施。氧气和乙炔瓶的放置距离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4.31.四口防护:

(1)楼梯口防护采用∮48钢管栏杆,刷黄黑相间调和漆两遍。

(2)电梯井口、物料口、物料平台按要求制作铁栏杆和防护门,刷黄黑相间调和漆两遍。

(3)预留洞口采用钢管、架板搭设,张挂安全网,钢管刷黄黑相间调和漆两遍。

(4)通道防护采用∮48钢管搭设,双层竹笆防护,钢管刷黄黑相间调和漆两遍。

4.32.临边防护:

(1)基坑周边采用∮48钢管搭设,地面固定牢固,高度不低于1.2m,立面张挂安全网,钢管刷黄黑相间调和漆两遍。

(2)阳台、楼板、屋面、斜道等临边的防护采用∮48钢管搭设,周边固定牢固,高度不低于1.2m,立面张挂安全网,钢管刷黄黑相间调和漆两遍。

4.33.施工用电系统:采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三级配电形式,金属配电箱要求符合“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配电箱及开关箱的有关规定。

4.34.绿地保护:绿化场地用钢管(漆成黄黑相间)与安全小旗围护。禁止吸烟。乙方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妥善对施工场地内原有树木绿化进行保护;如树木折损或死亡(非自然死亡或不可抗力导致的死亡),乙方将承担全部责任,赔偿甲方损失。

4.35.各临时设施门口墙上应有标示。现场办公应保持室内整洁有序,桌上物品摆放整齐。墙面应悬挂各项管理制度。

4.36.现场职工宿舍内卫生打扫应及时,干净整洁中,室内床铺、衣被及其它日用品摆放整齐。

4.37.现场厨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且不得住人,应保证无蚊蝇,无鼠洞。

4.38.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衣着整洁,佩戴岗位胸牌。

4.39.施工现场内不得随地大、小便,不乱抛生活垃圾,一经发现,处以重罚并责成在发现区域内承建的施工单位负责加以整改。

4.40.施工现场内、各楼层墙面严禁乱写乱画。

4.41.现场内严禁乱泼乱倒生活污水和剩饭剩菜,严禁随地丢弃破旧衣物、生活用品等杂物。

4.42.现场内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并进行覆盖,及时清运。

5.验收检查及处罚:

5.1.验收检查依据:

(1)“××公司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及施工合同

(2)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3)《××地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4)《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6)《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

(7)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其它相关的施工安全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5.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定执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和进行自检自纠,设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检查并提出整改要求,项目部和监理定期组织进行综合检查,对整改不及时的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对施工单位进行罚款处罚。

5.3.甲方组织监理或有关单位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结合《××地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和甲方制定的现场管理规定,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若乙方现场评比得分在75—80分时应按甲方项目总监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并每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1000元;若乙方现场评比得分在70—74分时须根据甲方项目总监要求进行全面整改,并每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2000元;若乙方现场评比得分69分以下(含69分)者应按甲方项目总监要求停工整改,并向甲方支付违约金5000元。

5.4.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应及时组织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监理单位负责日常对施工单位实施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活动进行过程监督检查,见证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落实情况措施费的落实情况,同项目部共同负责办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落实验收情况的签证报成本部,作为竣工决算的依据。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求一个详细的战斗机的结构图和详细的战斗机发动机的结构图?

一、概述

F-14是根据美国海军70年代至80年代舰队防空和护航的要求,由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双座超音速多用途舰载战斗机,用来替换海军的F-4战斗机。

美国海军根据舰载战斗机计划(VFX-1)于1967年底公布了招标设计要求。经过竞争,海军于1969年1月选中格鲁曼公司的设计方案,并与该公司签订了研制原型机的合同。合同规定,1965年5月格鲁曼公司向海军提供12架原型机,作为研究和发展使用。第一架原型机于1970年12月21日首次试飞。第2架原型机于1971年5月24日首次试飞。1972年6月,F-14开始舰上试飞,1972年10月配备舰队试用。最初的F-14装备第1、2舰载攻击机中队。F-14于1973年具备初使作战能力。F-14舰载战斗机是一种双座变后掠翼战斗机。设备先进,性能优越,是目前美国海军的主力机种。可执行护航、舰队防空、遮断和近距支援任务。1969 年初美国海军与格鲁门公司签订12架原型机合同,第一架原型机于 1970年12月首次试飞, 1972年开始装备舰队。关于F-14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和生产计划经过多次变更。现在的主要型别有F-14A,最初的生产型,至 1979年 已交付美国海军342架,另有 80 架卖给了伊朗空军。B、C型已停止发展。D型为A型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了雷达、电子设备,并换装了F110发动机,已于1988年交付使用。F-14/TARPS侦察型,可执行战术空中侦察任务,不挂侦察吊舱系统时亦可携带大量武器执行任务。

二、性能指标

外形尺寸:机高4.88米,机长19.10米,翼展(后掠角20°,68°,75°时)分别为19.54,11.65米,10.15米,展弦比7.28。

重量及载荷:空重18191千克,无外挂起飞重量 266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94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724千克,燃油重量7348千克,副油箱燃油重量1638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77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M2.34(高度12190米),M1.2(海平面),巡航741-1019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290米,最大航程2573公里,任务半径930公里(高-中-低攻击剖面)或700公里(高-低-低-高攻击剖面)

三、结构特点

F-14是双座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其气动布局采用NASA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在结构上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型式,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获得较高了的强度重量比。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较短,这样就可减轻转轴结构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转轴距机身对称面2.72米。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为7°/秒。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停放时后掠角最大可达75°以减少占用面积。可动段具有全翼展两段式前缘缝翼和三段式后缘单缝襟翼,在起降和机动飞行时使用。每侧上翼面各有3块扰流板,当后掠角小于57°时自动接通,用于辅助横侧操纵和着舰时减速用。为控制机翼后掠角变化时压力中心移动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载荷,在机翼固定段前缘设计了可动前置扇翼,最大转动角为15°。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采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前机身由机头和座舱组成,停机时机头罩可向上折起。中机身是简单的盒形结构可贮油。后机身从前至后变薄,尾部装外伸的排油管。后机身上下还有减速板,上一下二,在剧烈俯冲和发射导弹时打开,着陆时下减速板锁死。

尾翼。由双垂尾和可差动的全动平尾组成。平尾的偏转角为+15°~-3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与后机身的钢质加强框连接。方向舵也采用蜂窝增强的化学铣切合金蒙皮。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和A-6攻击机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时机轮转90°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舱内。机轮为无内胎轮胎,内充氮气。双轮式前起落架的撑杆用作弹射起飞时的挂钩。着舰钩装在后机身下面的整流罩内。从1981年春开始用古德伊尔公司的碳刹车装置取代了原先采用钢刹车装置,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动力装置。采用直通道的二元外压式进气道,置于机身两侧固定翼段下方,距机身有25厘米的间隙,以消除附面层的影响。进气道内有多激波可调斜板系统,可以由机载设备在所有飞行条件下自动调节,保证发动机得到合适的气流。进气道结构大部分用铝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27米。后短舱采用胶接钛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88米。早期生产的飞机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其安装管道可以开启,能在180°范围内进行保养。从1983财政年度开始生产的飞机改用TF30-P-414A发动机,其额定功率值不变。从1986年起采用F110-GE-4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700公斤。采用加雷特公司ATS200-50空气涡轮起动器。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箱置于前座舱前方附近机身的右侧。采用气动引射式收敛·扩散喷管。

安装发动机

四、电子系统与武器装备

F-14使用了休斯公司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取决于目标的大小,可截获120到315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从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离之内的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还装备有AN/AWG15火控系统,及AN/ASW27B数据传输系统,CP1050/A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后在改进中,大约60%的模拟式设备换成了数字式设备,并安装新型的AN/APG-71雷达,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战效果评价能力。

通信系统:AN/ARC-51和AN/ARC-159超高频调幅无线电通信电台收发机;AN/ARR-69超调频辅助无线电通信电台接收机,KY-28密码系统,LS-460/B机内通话器。

导航系统:AN/ASN-92舰载飞机惯性导航系统;A/A24G39姿态航向参考系统;AN/APN-154X波段雷达信标机;AN/APN-194(V)雷达高度表;ARA-63A自动舰上着陆系统接收-译码机;AN/ARN-84微型塔康。

自卫系统。AN/APN-50雷达接收机,AN/APR-25/45雷达警告系统。AN/ALE-29和AN/ALE-39带一体化干扰体的电子对抗箔条弹投放器。

武器装备。F-14武器包括1门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675发。空空导弹(最多)6枚AIM-7、4枚AIM-9和6枚AIM-54。空对地弹药:MK-82、MK-83(4枚)、MK-84(4枚)、MK-20集束炸弹、GBU-10(4枚,激光制导)、GBU-12(激光制导)、GBU-16(4枚,激光制导)、GBU-24(4枚,激光制导)和4枚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F-14发射导弹

五、发展趋势

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现了较佳的多用途能力,F-14仍步步逼近其退役机龄,大量的现役F-14已到达服役寿命。F-14与现在的新型战斗机相比,需要太多的维修,尤其是老式的液压和电气系统,使维修更为困难。20世纪90年代,海军决定让F-14开始退役,代之以新型的F/A-18E/F。机型转换的过渡工作从2004年秋季开始。2004年6月,美海军大西洋舰队空军主管、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主管,海军少将左特曼表示,由于一项加速计划的实施,美海军目前剩余的“雄猫”战斗机将于2006年秋退役,这同时意味着F/A-18E/F战斗轰炸机能提前部署。

六、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目前,美海军共装备157架F-14A/B,53架F-14D。海军陆战队未装备F-14。

F-14各型情况

F-14A型。是第一种生产型,装两台TF30-P-412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60架核心的F-14A改装了AN/ALR-67干扰预警和控制系统、蓝盾吊舱和可编程的战术信息显示器。70年代底,F-14的发动机出现大量的故障,83至85年交付的飞机换装了TF30-P-414A发动机。共生产了585架。

RF-14A。是A型外挂侦察设备吊舱而成的侦察机,不挂吊舱时战斗力仍与A型相同。该吊舱重748千克,置于机身腹部两个发动机舱中间,距机身0.38米。舱内有四种主要设备:头部装一台CAIKS-87B分幅照相机,向前或向下拍摄;费尔柴尔德公司的KA-99低中空三镜头全景照相机;霍尼韦尔公司的AN/AAM-5侦察装置;地面检查维护和控制数据显示装置。在1980~1981年共有49架F-14A改装成可载侦察吊舱的RF-14A。1989年,海军停止了该型机的侦察任务。

F-14B型。F-14A的改型,共生产38架,另由F-14A改装了32架。原F-14B。A型机的改进型机体、电子设备和武器与A型相同,改装F110-GE-400发动机,取代了TF30-P-414A,提高了飞机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原型机于1973年9月12日首飞,后因研制费用超支及战术使用上A型已经可满足要求而停止研制,原B型的订货全部改为A型。共有119架F-14B改装或生产。

F-14C是B的改进型。采用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全天候空地武器投放能力。后因原B型撤消,这一项止也被搁置。无飞机生产

F-14D更新了发动机和简化了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是两台普惠公司TF-30P-412涡扇发动机。后来使用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GE400涡轮风扇发动机。F-14D上大约有60%的模拟电子设备更新为数字式设备,改装新的武器管理、导航、显示和控制系统,利顿公司AN/ALR-67威胁告警系统和目标识别系统由MIL-STD-1553B数据总线联结,机载AN/ALQ-165电子干扰机(ASPJ),联合战术信息发布系统,前视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电视摄像机。休斯公司新研制的AN/APG-71雷达取代了F-14标志性的AN/AWG-9雷达,其电子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袭效果评价能力。该雷达所采用的新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是AN/APG-70雷达上数字处理器的改进型。现役的F-14于1991年5月全部配备了Tape115B计算机软件,具有用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能力。在新的F-14D上采用ALR-67威胁警告及辨认系统的自卫干扰机、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和电-光侦察装置。第1架F-14D于1990年2月交付,共生产了37架,170架A型机改装成D型机。

个人飞行器的演化简史

De Lackner DH-4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军方一直希望制造出轻便的单人飞行器来完成各种复杂的军事任务。它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军制作的单人飞行器。也是首个个人飞行器。

机组人员: 1

发动机: 1 x Kieckhaefer Mercury Mark

额定功率:32kW

主旋翼直径:四点五七米

身高:二点一三米

起飞重量: 二〇六千克

空重: 七十八千克

最大: 一百二十公里每小时

巡航: 九〇公里每小时

服务上限: 一五二零米范围: 二四公里

Hiller VZ-1

1953年年底美国海军的海军研究办公室(美国海军研究局),作为技术指导代理陆军,授予迪希勒直升机合同,开发一个双发动机涵道风扇垂直起降研究车辆的飞行平台系统,该工艺的目的是探讨双方的实用性涵道风扇作为推进股的第V /短距起落飞机和潜在的军事价值的飞行平台作为一个战术侦察和运输车辆。第一个原型迪希勒机是在1954年9月完成并给予临时,非标准海军指定YHO - 1E 。车辆首次非系留飞行在1955年2月,并在其后不久易名为VZ - 1。

第一VZ - 1原型膛表面相似当代者拉克纳HZ- 1和,这样的机器,进行试点和双40hp发动机在一个小圆形平台直接上述两个康特拉旋转airscrews 。不同于那些HZ- 1 ,但是,迪希勒机器的球迷安装在一个5英尺直径管,下面安装了8个移动叶片用来改善工艺的横向稳定性。 该VZ - 1的试点直立背后的狭隘控制基座,他被担保的安全带,并守住了一套自行车一样把手安装一个简单的扭油门和螺旋桨转矩控制。 飞行平台kinesthetically控制;开展定向运动的试点只会精益在希望的方向和改变工艺的高度的增加或减少发动机功率。

给军队良好深刻的印象VZ - 1的性能通过在最初的美国海军研究局管理的飞行试验方案,并在1956年11月下令修改例如一个单一的服务测试和业务评价。这第二个VZ - 1不同于第一个例子中有三分之一40hp引擎,一个8英尺的直径管不低于控制叶片,并简化控制基座。 .第二波尼 (串行56-6944 )取得其处女航在1958年,次年被加入军队服务的三分之一,进一步修改的例子。这第三VZ -1 (串行56-6945 )的导管大大增加高度,一个单一的圆形脚架不是三和四点轮式起落架早先工艺,传统的直升机型飞行控制,以及座位的试点。

该VZ - 1秒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垂直起降航班一般的价值,特别是涵道风扇,但最终被证明是太笨拙,太沉重,过于缓慢,过于机械微妙的是任何真正的价值在战场上。.进一步发展的类型,因此暂停,所有这三类已从1963年的服务。

技术数据VZ - 1 (第一个原型)

发动机:2 ×尼尔森氢56

额定30kW 转子整流罩直径:一点五二米 身高:二点二六米 最大:一十六公里每小时

技术数据VZ -1 (第二个原型)

引擎: 3 ×尼尔森氢56 额定30kW 转子整流罩直径:二点四四米 身高:二点三九米起飞重量:三零零公斤 空重:二百一十公斤 最大: 十六公里每小时

技术数据VZ - 1 (第三原型)

引擎:3 ×尼尔森氢56 额定30kW 转子整流罩直径:二点四四米身高试点的席位:二点八七米 起飞重量:345公斤空重:二百五十五千克 最大:16公里每小时

克莱斯勒VZ-6

军队在1956年征求建议轻型空中多用途车会,希望结合的多功能性和易于操作的无所不在吉普的能力飞越特别危险或困难的地形。 军队规划者设想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工艺能力都徘徊和低空飞行着温和的,能够携带的有效载荷四百五十○公斤了几个小时的“巡航高度”的1.5至2分。 几家公司提交设计方案,并在1957年年初为原型开发合同授予克莱斯勒, 柯蒂斯-赖特和皮亚塞茨基。

克莱斯勒的条目中的“飞行吉普”的竞争是一个单一的地方工艺利用一500hp往复式发动机驱动两个dueled螺旋桨。 该引擎是位于市中心的矩形形状的车,旁边的抵消试验的立场,其中dueled范前锋和一个船尾。 .橡胶裙周围以外的车辆的底部边缘帮助维持风扇产生的升力,而向前推进的原因降低了工艺的鼻子和使用管式叶片转移一些螺旋桨'汇集到后方。

于1958年,系留飞行试验1959年年初开始。 在毛重一千〇八十○千克的VZ一些- 6超重和不足,以及另外两个例子遭受了严重的横向稳定性的问题。 实际上,在过程中的第一个非栓“飞行”的第一个原型翻完全结束。 .试点逃脱,但没有造成严重伤害的工艺本身损坏得无法修理。而不是补贴进一步昂贵的设计上的修改陆军选择终止VZ - 6的发展,都被弃置的原型于1960年。

技术数据克莱斯勒VZ - 6

发动机:1 ×莱卡明皮斯托发动机,额定370kW ,转子直径:二点六米,长度:六点五五米,身高:一点五八米,起飞重量:一千零八十零千克

Convair Model 49

包括两个方面塔楼带有XM的134支7.62毫米机枪或XM公司- 75 40毫米榴弹发射器。每个炮塔提供或者12000发7.62毫米弹药或500 40毫米手榴弹。中心进行了XM的炮塔- 140 30毫米的加农炮1000发子弹。.该中心还可以安装炮塔500黄蜂火箭,或第二次30毫米火炮。每个塔楼可以旋转和提升,并能够被解雇的同时,坐在地上,在盘旋,或在高速前进飞行。机械停止提供,阻止任何武器射击鼻子船员舱室时,阐述着/下跌。.四个硬点位于两个引擎舱,每个可携带一个燃料箱,三彩, 71枚TOW导弹,或3 Shillelagh导弹。 另外,这些hardpoints每个发动机舱可携带一个M40A1C 106毫米无后座力步枪和18发子弹。. 106毫米火炮了有效射程一点零零万码,并有效地打击硬目标。所有的硬点可以旋转,使他们能够为导向的风在高速飞行,或旨在而被解雇的任何前瞻性飞行或悬停。 4个外部燃料箱提供了多达1200加仑额外燃料渡轮航班。

该笼罩转子车辆能够垂直起飞和降落,就像一架直升机,也能徘徊。 推进系统由三个寿衣装莱卡明LTC4B - 11涡轴发动机,虽然通用电气T64 , T56艾利森和普惠JFTD12的影响。该引擎加上通过离合器,轴系和齿轮减少单位康特拉旋转可变螺距转子内的寿衣。的主旨和升降系统是极其相互关联的,扩增的裹尸布的主旨在某些情况下,补偿相对较小直径的转子。发动机和齿轮箱分别位于三个舱两旁的寿衣;第四发动机舱载的武器和航空电子设备。总体控制系统被认为是类似传统直升机除取消循环间距功能。.康维尔计划利用期间所取得的经验海军XFY - 1的Pogo计划领域的纵向控制系统和动力装置,并相信发展的风险是微乎其微的。

AirScooter II

美国AirScooter公司在一代的基础上推出了二代AirScooter II超轻型直升机,它采用同轴放置沿相反方向旋转双螺旋桨方案。这一方案在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设计的机型中经常采用,美国直升机制造奠基人伊戈尔·西科尔斯基也曾试验过同轴直升机。

在AirScooter II利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驱动螺旋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由美国AeroTwin公司配套研制,功率为65匹马力,这种直升机旋翼直径为4.27米,飞行为90千米/小时。整个机身重量为360磅(约136公斤)

GEN H-4

来自长野县松本市的engineering system株式会社旗下GEN公司的单人双螺旋桨直升飞机H-4。 H-4使用四缸125cc汽油发动机,最大飞行高度1000米,时速90km,连续飞行时间30分钟。

目前美国最先进的飞机有那些?

f22 号称天下第一,不过似乎问题不断

f35 看起来很强大,但是似乎还没成品

x-47b 似乎很强

ea18g 电子战飞机,据说打赢过f22,不过真实度不明

F-14:外形尺寸:机高4.88米,机长19.10米,翼展(后掠角20°,68°,75°时)分别为19.54,11.65米,10.15米,展弦比7.28。

重量及载荷:空重18191千克,无外挂起飞重量 266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94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724千克,燃油重量7348千克,副油箱燃油重量1638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77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M2.34(高度12190米),M1.2(海平面),巡航741-1019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290米,最大航程2573公里,任务半径930公里(高-中-低攻击剖面)或700公里(高-低-低-高攻击剖面)

三、结构特点

F-14是双座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其气动布局采用NASA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在结构上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型式,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获得较高了的强度重量比。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较短,这样就可减轻转轴结构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转轴距机身对称面2.72米。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为7°/秒。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停放时后掠角最大可达75°以减少占用面积。可动段具有全翼展两段式前缘缝翼和三段式后缘单缝襟翼,在起降和机动飞行时使用。每侧上翼面各有3块扰流板,当后掠角小于57°时自动接通,用于辅助横侧操纵和着舰时减速用。为控制机翼后掠角变化时压力中心移动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载荷,在机翼固定段前缘设计了可动前置扇翼,最大转动角为15°。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采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前机身由机头和座舱组成,停机时机头罩可向上折起。中机身是简单的盒形结构可贮油。后机身从前至后变薄,尾部装外伸的排油管。后机身上下还有减速板,上一下二,在剧烈俯冲和发射导弹时打开,着陆时下减速板锁死。

尾翼。由双垂尾和可差动的全动平尾组成。平尾的偏转角为+15°~-3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与后机身的钢质加强框连接。方向舵也采用蜂窝增强的化学铣切合金蒙皮。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和A-6攻击机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时机轮转90°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舱内。机轮为无内胎轮胎,内充氮气。双轮式前起落架的撑杆用作弹射起飞时的挂钩。着舰钩装在后机身下面的整流罩内。从1981年春开始用古德伊尔公司的碳刹车装置取代了原先采用钢刹车装置,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动力装置。采用直通道的二元外压式进气道,置于机身两侧固定翼段下方,距机身有25厘米的间隙,以消除附面层的影响。进气道内有多激波可调斜板系统,可以由机载设备在所有飞行条件下自动调节,保证发动机得到合适的气流。进气道结构大部分用铝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27米。后短舱采用胶接钛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88米。早期生产的飞机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其安装管道可以开启,能在180°范围内进行保养。从1983财政年度开始生产的飞机改用TF30-P-414A发动机,其额定功率值不变。从1986年起采用F110-GE-4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700公斤。采用加雷特公司ATS200-50空气涡轮起动器。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箱置于前座舱前方附近机身的右侧。采用气动引射式收敛·扩散喷管。

F-14使用了休斯公司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取决于目标的大小,可截获120到315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从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离之内的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还装备有AN/AWG15火控系统,及AN/ASW27B数据传输系统,CP1050/A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后在改进中,大约60%的模拟式设备换成了数字式设备,并安装新型的AN/APG-71雷达,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战效果评价能力。

通信系统:AN/ARC-51和AN/ARC-159超高频调幅无线电通信电台收发机;AN/ARR-69超调频辅助无线电通信电台接收机,KY-28密码系统,LS-460/B机内通话器。

导航系统:AN/ASN-92舰载飞机惯性导航系统;A/A24G39姿态航向参考系统;AN/APN-154X波段雷达信标机;AN/APN-194(V)雷达高度表;ARA-63A自动舰上着陆系统接收-译码机;AN/ARN-84微型塔康。

自卫系统。AN/APN-50雷达接收机,AN/APR-25/45雷达警告系统。AN/ALE-29和AN/ALE-39带一体化干扰体的电子对抗箔条弹投放器。

武器装备。F-14武器包括1门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675发。空空导弹(最多)6枚AIM-7、4枚AIM-9和6枚AIM-54。空对地弹药:MK-82、MK-83(4枚)、MK-84(4枚)、MK-20集束炸弹、GBU-10(4枚,激光制导)、GBU-12(激光制导)、GBU-16(4枚,激光制导)、GBU-24(4枚,激光制导)和4枚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F-15:外形尺寸

F-15三面线图

人员: 1 (A/C), 2 (B/D/E)

全长: 63.75 ft (19.43 m)

翼展: 42.75 ft (13.03 m)

全高: 18.625 ft (5.68 m)

翼面积 608 ft2 (56.5 m2)

空重: 28,000 lb (12,700 kg)

重量及载荷

空机重量1297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0845千克(制空战斗机20244千克),最大燃油重量(机内)6103千克,(外挂,2个保形油箱和3个副油箱)9818千克,最大外挂武器载荷10705千克。

动力装置

早期装两台普·惠公司F100-PW-100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65.2千牛,加力推力105.9千牛,1991年后换装推力为129千牛一级的F110-GE-129或F100-PW-229涡扇发动机。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马赫数2.5,进场23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300米,起飞滑跑距离(截击)274米,着陆滑跑距离(截击,不用减速伞)1067米,最大续航时间(无空中加油)5小时15分,(空中加油)15小时,转场航程(带保形油箱)5745千米,(不带保形油箱)4631千米,限制过载9+/-3g。

主要机载设备

休斯公司的AN/APG-70(C/D型)或AN/APG-63(A/B型)火控雷达,AN/ASN-108姿态/方向参考系统,AN/ALQ-119电子干扰吊舱,AN/ARN-118塔康系统,AN/ASN-109惯性导航系统,AN/AWG-20火控系统,AN/ASK-6大气数据计算机,CP-1075/AYK中央数据计算机等。

航程

C:转场航程3000海里(携带适型油箱与三个外挂副油箱)

E:3100海里(携带适型油箱与三个外挂副油箱)、2400海里(携带副油箱)

实用升限

A/B/C/D: 65,000 ft (19,800 m)

E: 50,000 ft (15,000 m)

爬升率 50,000 ft/min (15,240 m/min)

武器

六个翼下、四个机身外侧、一个机身中线挂点,总外挂可达16,000磅(7,300公斤),武器包括:

航炮:M61A1航炮

导弹:AIM-7“麻雀”空空导弹、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

炸弹:F-15E可挂载美国空军各种航空炸弹,包括自由落体核弹,以及GBU-28 4,500磅(2000公斤)碉堡穿透炸弹[12]

F-16:早期的F-16A主要设备有:APG一66脉冲多普勒雷达,下视距离37—56公里,上视距离46—74公里;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SKN-2400惯导系统;雷达光电显示设备;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飞行控制计算机等。F—16A装AN/APG—66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进行空战时有四种工作状态,即仰视搜索和跟踪,俯视搜索和跟踪,格斗自动截获目标,自动工作。对于雷达反射面积为5米的目标,APG—66雷达的发现距离,仰视为60—90公里,俯视为46—65公里。对于图—95飞机这样的大型目标,其最大发现距离可达140公里左右。

在空对地工作状态,APG—66雷达有7种工作模式:空对地测距,真实波束地图测绘,扩展的真实波束地图测绘,多普勒波速锐化,信标,图象冻结,对海搜索。而改进型的F—16C采用AN/APG—68火控雷达,这种雷达是由APG—66发展而成的。主要是对三个部件进行了改进,即可编程信号处理机,发射机和低脉冲重复频率组件。据称,APG—68的探测距离比APG—66增大40%。这种雷达具有随要求和武器变化而重编程序、高分辨力地图测绘、超视距目标识别等能力。它能与“响尾蛇”、“麻雀”、AIM—120等空对空导弹配用。在空对空边扫描,边跟踪状态时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

在使用航炮时,可先用前置角计算光学显示和快速热线显示模式。在执行对地任务时,有8种工作状态可选用,即连续计算命中点,连续计算投点,甩投,光电式制导武器投放,扫射,信标,目视地标点和人工方式等。此外,F-16C和F-16A相比,还多了夜间低空导航和瞄准红外吊舱系统,显示装置和计算机也作了改进。

1、电子系统

进攻性系统:AN/APG-66脉冲多谱勒雷达,其最大搜索距离为185公里;AN/AAQ-14“蓝盾”导航吊舱。“铺路彭妮”激光追踪吊舱、“哈姆”瞄准系统吊舱、AN/APX-101敌我识别器。

防御性系统:AN/ALR-56M威胁告警接收机、AN/ALR-69雷达预警系统、AN/ALE-74雷达预警系统(取代ALR-69);AN/ALQ-119电子干扰吊舱、AN/ALQ-131电子干扰吊舱、AN/ALQ-178内部电子干扰系统和AN/ALQ-184电子干扰吊舱;AN/ALE-40、 AN/ALE-47红外诱饵、干扰丝撒布器。

通信系统:AN/ARC-164或AN/ARC-126甚高频电台,KY-58保密话音通信系统

导航系统:LN-93型激光陀螺仪、AN/APN-132雷达高度表,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AN/ARN-118塔康系统、AN/AAQ-20“探险者”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2、武器装备

F—16飞机装有1门M61A1型6管航炮,备弹515发,可与雷达和计算机配合计算前置角,有效射程1000米左右。F—16A有9个外接点:左右翼尖各1个,左右机翼下各3个,机身腹部1个。翼尖和机翼外测挂架只能挂装“响尾蛇”导弹,翼尖挂架最大承受过载9g,机翼外侧挂架过载限制为5.5g。机翼中挂架可挂装格斗导弹或各种空对地武器,机翼内侧挂架可挂装制导炸弹,核弹和常规炸弹,空对地导弹、子母弹箱和火箭弹或1个1400升的副油箱,这2对挂架的最大承受过载均为5.5g。机身腹部挂架可挂炸弹或1个1135升的副油箱。F—16A的最大外挂载荷为4760公斤(机油),6890公斤(机内减

F-16A的主要武器是空战武器是“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其型号为AIM—9L,还有一种出口型的编号为AIM—9P—3。AIM—9L的最大射程为7公里左右,最大过载26—35g,离轴发射角正负30度,有一定购全向攻击能力,其实战战果较好,AIM—9P—3是由AIM—9或AIM—9J改进而成,其性能不如AIM—9L。和F-16A相比,改进型的F—16C外接点的数量没有变化,但可挂装“麻雀”中距空对空导弹。而更加先进的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现已成为F-16C/D

F-16挂载的各型武器的制式武器,F-16A/B并不能装载。F—16C桂装“蓝盾”短舱后,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时可由本机进行激光照射。新生产的F—16C还可使用空对舰导弹、反雷达导弹、“幼畜”AGM—65空对地导弹等对地攻击武器。

机上配备一门M-61A1 航炮,备弹500发。武器挂点:左右翼端各一个、翼下各三个、机腹一个、计九个挂点。两翼端挂点可带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机腹下挂点可挂1000千克载荷,机翼内侧挂点每个可挂1587千克载荷,中翼挂点每个可挂1134千克;两个外翼挂点和两翼端挂点每个可挂113千克。可以携带的武器包括:AIM-9“响尾蛇”(2枚)、AIM-120导弹(最多6枚),AGM-65“小牛”空对地导弹(2枚)、AGM-88“哈姆”高速反雷达导弹(2枚)、 Mk-82(6枚)、Mk-84(2枚)、CBU-87(4枚)、CBU-89(4枚)、CBU-97(4枚)、CBU-103(4枚)、GBU-10(2枚)、GBU-12(6枚)、GBU-31(4枚)。

B2:B-2轰炸机细分为三种型号。

“布洛克10”型,最多能携带16枚B-83型核炸弹和16枚MK84型常规炸弹,巡航0. 8马赫,升限19240米,航程11675公里,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则航程超过18500公里;

“布洛克20”型,最多能携带16枚B-61核炸弹,有携带防空区外对地攻击导弹的能力,还可携带36枚集束炸弹及16枚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制导的炸弹,并具有某些自动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

“布洛克30”型,最多能携带80枚MK80炸弹、36枚M117炸弹、80枚MK62炸弹、16枚联合正面攻击炸弹,还可携带8枚防空区外攻击导弹,具有全自动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

武器装备

两个武器舱可装波音公司的旋转导弹发射架,总共可带16枚AGM-129先进巡航导弹或16枚B61/B83核炸弹、80枚227千克的Mk82炸弹、16枚联合直接攻击武器、16枚908千克的Mk84炸弹、36枚M117燃烧弹、36枚CBU-87/89/97/98集束炸弹等。

尺寸数据 机长21.03米,机高5.18米,翼展52.43米,机翼后掠角33度。

重量及载荷 空重45360-499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22680千克,最大机内燃油量81650-9072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5263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68433千克。

性能数据 进场259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5240米,航程(空中加油一次)大于18530千米,作战航程(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83炸弹,武器重16919千克),(高-高-高)11667千米,(高-低-高)8149千米,作战航程(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61炸弹,武器重10886千克,起飞重量162386千克),(高-高-高)12223千米,(高-低-高)8334千米

基本数据

隐身B—2A轰炸机乘员两人,机身长21.03米,高5.18米,翼展为52.43米,最大载弹量22680公斤。机上装有4台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出产的F118—GE—110型无加力涡扇发动机。飞机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231公里,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530公里。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B—2A集各种高精尖技术于一体,更因隐身性能出众,被行家们誉为“本世纪军用航空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据报道,B—52轰炸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为1000平方米,米格—29为25平方米,B—lB为不足l平方米,而B—2A只有不到0.1平方米,仅仅相当于天空中的一只飞鸟的雷达反射截面,这就使一般雷达很难发现它。那么,这种隐身之术从何而来呢

B—2的隐身性能首先来自它的外形。 B—2A的整体外形光滑圆顺,毫无“折皱”,不易反射雷达波。驾驶舱呈圆弧状,照射到这里的雷达波会绕舱体外形“爬行”,而不会被反射回去。密封式玻璃舱罩呈一个斜面,而且所有玻璃在制造时掺有金属粉末,使雷达波无法穿透舱体,造成漫反射。机翼后掠33度,使从上、下方向入射的雷达波无法反射或折射回雷达所在方向。机翼前缘的包覆物后部,有不规则的蜂巢式空穴,可以吸收雷达波。机翼后半部两个W型,可使来自飞机后方的探测雷达波无法反射回去。而且B—2A无垂直尾翼,这就大大减少了飞机整体的雷达反射截面。机体下方没有设置武器舱或武器挂架,连发动机舱和起落架舱也全部埋入到了平滑的机翼之下,从而避免了雷达波的反射。B—2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主梁和发动机机舱使用的是钛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雷达波。并且,这些不同的复合材料部件不是靠铆钉拼合,而是经高压压铸而成。另外,机翼的前缘还全部包覆上了一层特制的吸波材料(RAM)。位于机翼前部、内装雷达扫瞄天线阵列的两个方形突出部件,也采用了特殊的吸波材料。此外,B—2A的整个机体都喷涂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敌方探测雷达的回波。

为了隐身的需要,B—2A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被放置到了机翼的上方,呈S状,可让入射进来的探测雷达彼经多次折射后,自然衰减,无法反射回去。发动机的喷嘴则深置于机翼之内,也成蜂巢状,使雷达波能进不能出。此外,发动机构件内还装有气流混合器,它能将流经机翼表面的冷空气导入发动机中,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的温度。喷嘴部分呈宽扁状,使人在飞机的后方无法看到喷口。特别是由于采用了喷口温度调节技术,喷嘴部分的红外暴露信号大为减少,飞机的隐身性能大为增强。

机载系统

主要机载设备 休斯公司的AN/APQ-181低可截获性J波段攻击雷达(具有地形跟随着回避等21种使用模态),带GPS辅助功能的瞄准系统,TCN-250塔康系统,VIR-130A自动着陆系统,AN/APR-50雷达告警接收机以及ZSR-63防御辅助设备等。B—2A飞机上有许多先进的机载电子系统,如侦测、导航、瞄准、电子对抗等系统,它们各司其职,功能不凡。就侦测雷达系统而言,它对飞机通常起到“眼睛”的作用。B—2A上使用的是AN/APQ—181型雷达,为休斯公司制造,具有频谱较窄,信号不易被敌截收的优点。这种电子扫瞄式的相控阵雷达系统,内有2片雷达天线阵列,特点是不需外加旋转或摇摆式天线,只通过信号阵位的改变和组合,就可对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进行扫瞄。它的工作频率在12—18GHZ,旁波瓣极小,抗电子干扰的能力很强。工作模式共有21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和反合成孔径雷达模式。前者主要用于扫瞄陆地地貌,可清晰地获取161公里距离内地表的雷达扫瞄图像,供飞机对地面目标轰炸时使用;后者则主要用于识别和捕捉海上目标,最远有效距离可达128公里。另外,这些工作模式还可让B—2A轰炸机使用地形匹配和地形规避技术,使其能贴地低空突入敌方空域去执行轰炸任务。

B—2A上还配有先进的NSS导航系统。该系统内安装有两种导航设备,一种是惯性导航单元,一种是NAS—27型天文导航单元。它们可分别为B—2A提供先进的自动导航和最常用的星座对位导航方式,双重确保飞行安全。

机上的目标瞄准系统采用的是全球定位辅助瞄准系统,它可将选定的目标锁定并放大4倍,极大地方便了机组人员对目标的识别和瞄准,从而大大提高了炸弹的命中精度。据美方透露,借助这种定位辅助瞄准系统,炸弹击中目标的误差通常小于6米。

B—2A还带有型号为APQ—50型的电子对抗系统。该系统既可为飞机提供雷达预警,又能迅速侦悉敌方雷达所处的方位坐标。飞机上的ZSR—62型主动式电子对抗系统能够快速、主动地对敌进行干扰和压制。

飞机上还有一些其它电子系统,比如,通信管理系统和驾驶舱内的各种显示系统,它们能够将所有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及图像汇合并显示出来,供机组人员判断处理情况、与地面相关部门联络时使用。两名机组成员的座位前面,各设有4个15.2厘米大小的全彩色多功能显示屏,使情况显示一目了然。

载弹能力

B—2A轰炸机能携带16枚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携带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弹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弹,使用新型的TSSM远程攻击弹药时携弹量为16枚。当使核武器时,可携带16枚B63型核炸弹。此外,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装载核弹头。

美国空军曾根据海湾战争的实战情况,对B—2A的轰炸能力做过推算。以美军对伊拉克目标执行轰炸任务时常用的“攻击特遣队”为例,它通常由16架携带精确制导炸弹的攻击机、16架护航的战斗机、4架伴随电子干扰机、8架用于压制地面防空炮火的对地攻击机和7架KC—135加油机编成。这49架飞机的轰炸效果,用8架F—117A加上2架KC—135加油机就可达到。如果换用B—2A,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起飞,无需空中加油,仅要2架飞机、4名机组人员即可。

未来,随着美军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武器系统逐步装备部队,B—2A飞机可能也将携带这一武器。那时,B—2A只需从远距离上发射这种武器后,就可返航,或执行下一项任务,因为JDAM武器自身带最后的炸机在美国,B—2似乎永远是传媒关注的焦点。曾几何时,记者们对它大肆宣扬,冠之以“终极武器”的美名;近年来又对其口诛笔伐,称之为“昂贵的高技术玩具”。然而,不论是好是歹,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B—2A虽好,但价格不菲。

1978年,当制造厂商赢得研制B—2的合同时,生产132架飞机的报价是366亿美元。到了1984年,厂家总报价抬至425亿美元,这迫使美国空军不得不减少定购数量。1987年,美国空军决定只购买75架,但仍将要付出350亿美元的款项。

1993年,当美国国会确定只采购20架B—2A时,空军预付的研制费和厂家的开工制造费已高达444亿美元。如此一来,即使扣除研制费用,每架飞机的造价也合8.4亿美元之巨。1995年,根据最后的合同规定,厂家以每年3架的生产制造出20架B—2A,每架飞机约合6亿美元。即使如此,如果加上研制费用,购买一架B—2A的费用将超过20亿美元!

使B—2费用昂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维护保养上的困难。几年前,B—2A刚刚装备部队时,养护任务基本上都是由各大公司的技术人员完成的,每飞行小时的维护时间,为132小时。每次飞行任务完成后,高速气流都会对机体表层造成磨损。为了确保飞机的隐身性能不致下降,每次飞行后,技术人员都要用一种类似喷漆的方法对B—2A表层的雷达吸波材料进行整修,而新喷的吸波材料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才能干燥固化。由于缺乏充足的配件和完善的维护设备,B—2A一直无法在海外基地部署,这对于以全球部署作战的美国军队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忍受的缺憾。尽管B—2A装备部队以来,美军曾多次在海外使用武力,但B—2A一直没有出现在战场。

高昂的造价、复杂的维护和保养使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都不会对之发生兴趣。 即使美国, B—2的生产线也已经关闭,为B—2提供配件的4000余家供应商中的90%也已将生产线改作它用;就连装备B—2的美国空军第509轰炸机联队的指挥官托马斯戈士林准将也不得不承认:在未来20年内不会再有B—3或B—4。或许30年后,人们才会发现,B—2只是轰炸机发展史上灿烂的一抹余晖。

动力装置

4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118-GE-100无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4.5千牛(8620公斤),进气道为S形,V形尾喷管在机翼后缘的上部,这均是为隐身而采取的特殊构形。

成对地装在武器舱的外侧与机翼结构之间,氯氟硫酸被喷混在尾气中,以消除发动机的目视尾迹。

实战表现

B-2自服役以后参加了三次战争。1999年3月24日,2架B-2从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经过30小时连续飞行、两次空中加油后,向南联盟的目标投放了32枚908公斤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这是B-2轰炸机的首次参加实战。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6架B-2共飞行了45个架次,对南联盟的重要目标投放了65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2的飞行出动不到战争中飞机总出动量的1%,投弹量却达到总投弹量的11%。摧毁了近南联盟近33%的目标。

在阿富汗战争中,在战争的头3天里,共6架B-2从本土起飞,经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对阿富汗实施空袭后再到迪岛降落,创造了连续作战飞行44小时新纪录,并投掷了9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在伊拉克战争中,B-2型机共出动49架次。其中,27架次以本土怀特曼为起降基地,飞越大西洋航线,实施远程奔袭,飞行时间约35小时。另外22架次是以一个前沿基地为起降基地,对伊拉克的指挥、控制、通信等设施进行了精确的打击。

B-1B:主要职能:远程多用途重型轰炸机。机长44.5米,翼展41.8米,机高10.4米;主轮距4.42米,前主轮距17.53米;空重8618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14650千克;突防时(500英尺)为0.92马赫,5万英尺时为1.25马赫;载弹量(内部)34050千克,(外部)26786千克,最大燃油量88450千克;航程未加油时7455英里,正常载弹时为3444英里;实用升限为6万英尺(18000米);起飞滑跑距离2530米。B-1B的机组由正、副飞行员、自卫系统操作手、攻击系统操作手四人组成。

枪挂榴弹发射器

枪挂榴弹发射器    

由于枪挂榴弹发射器具有轻型迫击炮的射程和杀伤力,以及单兵武器的轻量化特点,成为许多国家步兵班不可或缺的基层支援火力。与传统手榴弹相比,不仅发射时后坐力更温和,而且射手在枪上使用榴弹发射器时,可以随时保持射击姿势,不像传统手榴弹那样一上来就失去射击能力因为它装在枪口上。

与其余步兵武器的飞速发展相比,枪挂榴弹发射器的发展显然如出一辙,没有太大的变化。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枪挂榴弹发射器是美国第一款M203榴弹发射器。自20 世纪70 年代出现以来,M203 榴弹发射器的基本结构几乎没有改变。出现过很多问题,引起了用户的诟病。最常被提及的问题是加载方法。榴弹发射器上膛时,需要将枪管向前推,然后将榴弹装入后膛,枪管上膛。拉回固定后,击发机自动拉起,进入准备状态,即所谓的单动扳机。

虽然在射击时,如果遇到哑弹,射手必须拔出枪管重新装弹,才能使击锤再次射击,但对于在战场上分秒必争的射手来说,将枪管拔出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了轰炸上,接下来就是把不知道能不能打好的哑弹放回去再试。射手总是丢弃哑弹并用新一轮的弹药替换它们以感觉更安全。

这不仅造成了弹药的浪费,也增加了射手在战场上的操作难度。就射击姿势而言,由于M203没有独立握把,射击时必须手握弹匣才能扣动扳机,这对于个子比较矮的射手来说难度很大。从步枪扳机切换到手榴弹扳机可以开火,所以突然遭遇的反应会比较慢。如果射手没有足够的训练和经验,他们在遇到情况时可能会手忙脚乱。根据枪的姿势,更不用说正确射击才能命中目标。

中国还仿制了M203榴弹发射器。鉴于上述问题以及95式无托步枪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在95-1式枪族系统的研制中,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配套QLG10A  35毫米炮装榴弹发射器。 70年代中期开发的GP25枪装榴弹发射器。这种枪挂榴弹发射器的结构和弹药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弹膛,榴弹没有弹壳。

它采用前装填方式,装填时榴弹直接将榴弹发射器口塞住,沿膛线进入膛室。手榴弹发射扳机位于步枪扳机下方。射击步枪和榴弹发射器不需要改变位置。扳机有弹射杆,遇到哑弹直接弹出,比M203手榴弹好用。发射器要简单方便得多,重量只有一公斤多一点。安装后不影响步枪携带。可发射抗爆弹、跳弹、防空穿甲弹、弹道指示弹。

最大射程400m,实际射程150m,杀伤半径12.8m(M203榴弹发射器的榴弹只有5米,GP25榴弹发射器的榴弹只有6米),重量只有169克(M203榴弹发射器的榴弹为228克,GP25榴弹发射器的榴弹为250克)),从数据上看,QLG10A  35毫米炮装榴弹发射器已经完全战胜了同类武器美国和俄罗斯军队。

但是这种榴弹发射器最大的问题就是榴弹的初速很低。射击数百米外的目标时,一定要取好角度,否则手榴弹可能根本打不中目标区域,但在战场上,手榴弹射手却没有。任何一种用于测距的装备,瞄准具都是相当复杂的,在实战中也不容易操作。所以基本上都是靠经验和感觉。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手榴弹发射的距离太远,或者甚至没有碰到目标的边缘。据美军统计,过去即使是熟练的射手,在战场上使用M203榴弹发射器的命中率也只有45%左右。

目标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瞄准距离刻度获得正确的发射角度,这样平均命中率提高到74%。虽然长期困扰射手的测距和归零问题已经解决,但操作性和初速等老问题依然没有任何改变。手榴弹在150米外发射后能否命中目标,完全看运气。

将手榴弹变成一件武器。为了打得更远,就需要提高初速。美国提出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陆地勇士计划”,将步枪和榴弹发射器集成到一个火控系统(OICW)中,成为点对地火力相结合的智能武器。单兵武器系统旨在取代M4+M203的组合。

该枪使用的20毫米小口径高速榴弹虽然在精度和射程上优于传统的40毫米榴弹,但弹头的杀伤力稍逊一筹。整个OICW弹匣的重量(包括5发步枪榴弹和30发5.56步枪弹)高达8.2公斤。加上弹药底座后,射手的重量可能接近12公斤。

重量、体积、成本和机动性都是真实的。解决不了,后来只好把“步枪合二为一”拆分成XM25榴弹枪和XM8突击步枪两个子项目。结果美国发现,这个一开始就颇为“科幻”的项目,与主动武器系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且,XM25在本地测试中还发生了两次安全事故。此外,使用XM25的驻阿富汗美军官兵对25毫米手榴弹的杀伤力产生了严重怀疑。最终,由于进度严重滞后,于2017年初宣告死亡。这是一个相当“科幻”的项目,并引起了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跟进。

美国人犹豫不决,法国和德国也尝到了甜头。反倒是相当意气风发的韩国,在2009年就草草地向世界宣布,韩国军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装备双口径步枪的“强国”。

与美国OICW不同的是,它没有使用复杂的半自动装置,而是使用手持式枪机装填手榴弹,空重减轻至6.1公斤(不包括弹匣),但包含30发步枪弹和5发手榴弹战斗总重量仍为10公斤,配备激光测距仪一体化自动光电瞄准火控系统,手榴弹重100克,初速180米/秒,具有范围2000米。这颗子弹在500米范围内百发百发,韩国民众再次为韩国的“独一无二的全球先进技术”掀起了高潮。但好景不长。 K11 的尺寸和重量都太大了。士兵们不太喜欢步枪。

送往阿富汗军队试用后,被曝测距效果不佳。步枪开火后,步枪无法射击,往往会出现卡弹、弹药供应不畅等十余种致命缺陷,而且手榴弹的后坐力极大。巨大的后坐力使枪身变形,偏离枪管轴线。射手必须穿防震背心以承受后坐力。如此巨大的冲击,XK11终于松手了,连韩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炸了。

在美国OICW进行的时候,中国网络上盛传中国有05式战略步枪。这就是后来公开的QTS11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它的结构与美国的OICW一开始是一样的。这种困难,自然与OICW在美国遇到的一样。解决方案最后装上了和K11一样的手持枪机,取消了弹匣。因为榴弹发射模块的尺寸大大缩小,瞄准基线并没有像其余国的同级别武器那样被抬高,让射手不必刻意容纳枪身从肩膀射击时。

火控计算机可对1800米以内的目标进行图像测距和跟踪。使用的20 毫米手榴弹重85 克,初速为219 毫秒。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看,QTS-11单兵综合作战系统比XM-29和K-11稳定得多。不过,虽然比同级别的其余武器轻,但也达到了4.27kg。瞄准具和弹药都在7公斤左右,比起榴弹发射器和步枪还是重了很多,普通步兵使用起来会相当吃力。

榴弹发射器的战术应用。榴弹发射器的目标是敌方人员、掩体、窗户、武器阵地和车辆。枪挂榴弹发射器的点目标最大有效射程为150米,面目标最大有效射程为350米。班长将计划和准备向目标射击时的所有行动,选择和指定目标,通常是侧翼或末端,掷弹兵调整和调节射速,火力必须完全覆盖已知或怀疑包含目标的区域敌人,然后从一个目标转向另一个目标。

只有当目标被压制或指挥官发出停火信号时,他才会停止射击。枪挂榴弹发射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藏在隐蔽的物体后面进行射击,不过能不能命中就看运气了嘛,总的来说,枪挂榴弹发射器就是一种投榴弹机。

QTS-11榴弹一体武器更适合奇袭,用榴弹威胁压制敌方机枪或迫击炮,因为QTS-11榴弹中榴弹的射速不如装在枪上的榴弹发射器装填手榴弹时,射手必须将右手从步枪握把上移开,拉动螺栓,弹壳弹出并固定在后面,然后伸手从弹袋中取出手榴弹放入膛室并推动螺栓锁定并准备射击。对于在敌人炮火下分秒必争的前线士兵来说,绝对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除了操作繁琐外,由于右手必须松开握把才能开枪,装弹时射手完全没有防备。

当然射手也可以参考AK枪系的双手持枪方式,先将枪向左转然后用左手开火装填,右手守枪为尽可能保持警惕。但是这种装弹方式不仅笨拙,而且射手还是要自己拿炸弹装弹。虽然通过训练可以有效缩短一系列动作所需的时间,但面对高压战场,很难从容应对。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次拍摄。机会,只能用于战前预装1颗手榴弹,一发命中,避免了装弹时间长的问题。或者当两名射手向目标射击时,他们轮流射击以缩小火力差距。气弹手榴弹具有很强的心理威胁能力。当敌人发现隐蔽无效时,就会彻底放弃射击的尝试在大规模的现代战争中,步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就是清扫战场。

在大多数野外情况下,手榴弹只是小队武器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复杂的QTS-11步兵合一武器是一种强大的高价突击步枪,具有精确的手榴弹射击能力。大多数时候,榴弹发射器和火控系统都“重得要命”。绝对不如过程越简单越好。悬挂式榴弹发射器不用时可取下,不影响步枪的战术机动性。

但是,精确手榴弹对于特战突击和斩杀作战的攻防能力会大大增强,所以适合特种部队小批量采购。在长期、远距离的侦察行动中,士兵不需要携带种类繁多的武器和观察通讯设备。武器自身的火控系统可以观察和呼叫火力。可在1000米范围内替代狙击步枪和迫击炮,填补直射武器的火力。因此,QTS11的7kg系统总重量在这样的作战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